土地减量时代,住房供应如何“增量”?
201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的《北京城市总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中,均明确了今后五年北京将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合计150万套住房的建设的目标。
对此,2017年也是开始放水供地,从2017年北京土地“招拍挂”市场的供地数据可以看出力度之大,全年供应91宗住宅类用地,规划住宅规模约938.5万㎡,也是2013年以后达到新高水平。
据来源:北京房地产供需动态监测研究系统 yyt.bjfang.com
但是,在新版城市规划中同时要求“减量”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原则,那么地从何来?房子从何而来呢?小编带您一探究竟。
借助集体建设用地,增加房源供应新渠道
回顾现行土地制度,集体建设用地需通过土地征收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再通过“招拍挂”出让或划拨,经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成,才能形成商品住房和保障房供给。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繁琐的。首先,牵扯到农民征地补偿环节,拆迁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土地经过“招拍挂”过程,不仅要有序计划推出,最终被房企获取后至少也要经过一年的开发周期,就导致了房子真正供应上市时间也就较长。
就此,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建设住房加大市场供给应运而生,这也是我国集体建设用地重要变革之一。
2017年,为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工作的有关意见》等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为集体建设用地作为北京住房供应的渠道打开了窗口。
在构建购租并举新的住房体系的框架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建设租赁住房供应市场,不仅避开了原来的“征地-收储-上市竞拍-再开发”繁琐程序,同时也避免了名不正言不顺的乱开发、小产权房等投机行为。
拆旧建新,棚户区改造继续加快,土地利用率变高
棚户区改造作为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从2009年至今已经开展了近10年。对于北京有限的土地资源而言,实际上更多的意义是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部分棚改项目用地经过棚改的进行,在规划条件允许的地区,得以拆旧建新。
因规划容积率、限高等明显高于现状住宅,地块条件得到优化,不仅将现有土地安置原来的住户,还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用于住宅建设,成为住宅市场供应的另一渠道。
此外,对于开发商而言,棚户区改造也是获取土地的方式之一。
根据《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纳入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的国有土地,规划含有回迁商品住房的,可将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及拟改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在土地市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也就是说,开发商从棚改立项就可以介入。在此方式下,与招拍挂获取土地的操作模式不同,通过招标获得土地的开发商完全可加速项目开发进程,缩短开发周期,减少企业资金被长期占有,增快资金周转率。
鼓励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房
2013年北京市相关政策出台后,市属国企利用自有土地开发保障性住房陆续展开,先后有东坝金隅汇星苑(自住房)、首开熙悦尚郡(含公租房)、金玉府(含公租房)等多个项目入市。
2017年12月27日公告怀柔区富密路289号HR-0014-0022地块和大兴区黄村镇DX00-0103-1304地块,均为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公开招标出让,出让要求明确全部住宅用途用于建设共有产权房。
调整土地规划用途,转为住宅类供应
例如,魏善庄区域相关地块,直接将原来规划的新媒体产业基地多功能用地调整为住宅类用地。
尽管如此,以上方式对住房供应而言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还是要依赖土地一级开发,增加土地储备量。但小编认为,依旧存在着如拆迁难、融资难等诸多困难,对政府来讲是一个挑战。